|
|
|
到过泰山的人,都知道在碧霞祠东南,爱身崖西侧有个著名的景点叫仙人桥:陡峭的两崖间三块相互抵撑的巨石在一起,悬于丈余宽的半空中,下面是深壑,风吹欲动,甚为奇特壮观。明代知名人士曾题诗“三石两崖若边,空蒙似结翠微烟。猿控雁过应回步,始信危桥只渡仙”。至于仙人桥的成因,说法不一:有说是外力风化剥蚀和策略崩塌共同作用的偶然巧合;也有说是冰河时代的产物。 当然,这是他乡景致。人们往往喜欢花钱费时到处赏景,却忽略了身边的景色。常言道:近处有风景!这里是笔者所言的仙人桥,就在我们身边:永吉县口前镇镇南19公里处的大砬子山上。 金秋时节,永吉县作家协会组织会员登大砬子山采风。采风团向导是作协副主席郭纯学。毕竟几年未登此山,因此,他带领我们进山不久便迷了路,在山里转悠起来。好在巍峨的大砬子主峰始终像巨人一样在向我们招手,大家不时走向高处,从树冠的缝隙辩别方向,向大砬子山靠拢。终于,我们离崖底近了,郭大哥向探路的团友喊话,问是否到登顶必经之路--穿心洞。结果团友回话:只见悬崖未见洞!于是,马上唤回探路者,下令折返绕过西侧岩石后再向上攀登。我向崖底团友处望去,只见怪古嶙峋,云雾缭绕,遮天蔽日……尤其东侧悬崖呈刀劈斧砍状,不觉为之震撼!于是,我撇下团友,径直向上攀去。山势陡峭,我只顾低头攀登,一气儿到顶。头顶日光,极目远眺,景致太美了。猛一抬头,只见顶峰左侧两块石头之上,有一形似乌龟的巨石将头搭在右侧的石崖边上,自然形成一座“桥”。虽为白天,桥下透过的阳光,如探照灯般刺眼。避开烈日望去,桥洞如电视荧屏,映出对面崖缝中长出的造形奇异的树木及泛着金黄的树叶,简直一幅水墨画卷! 我惊呆了:这不就是家乡版的仙人桥吗! 于是,我放下行囊,从肩上取下相机,把这美景记录下来。我忘记了“注意安全”的要求,在悬崖上用一只手抠住石缝或抓住树枝,身体悬挂,另一只手举起机相,拍下了珍贵的全景照片……我真的不甘心拍下几张返回啊!因此,双手攀住石头棱角,手脚并用一步步艰难登上了“桥”。“桥”面太窄了!站立不起,只能趴在上面,觉得石头有点动弹,有种摇摇欲坠的感觉…… 仰望蓝天,白云朵朵,仿佛就在眼前飘过。身在天地相接之处,慢慢陷入沉思:与泰山仙人桥相比,此“桥”不高,跨度也不大。可是,泰山的仙人桥也仅仅悬在石崖的中间。难道我身下的巨石是“飞”到1000多米高空的?它们又是如何搭起的“桥”? 此刻,风把四周的石缝儿刮得如同哨儿响,将一身热汗吹干,霎时神清气爽。我情不自禁地低吟:徜徉仙人桥,一览众山小……( 责任编辑:李铁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