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德生,男,58岁,永吉县医院外科主任医师,业务副院长。吉林省普外科、泌尿外科医师学会委员,吉林市医学会小儿外科副主任委员。他从事外科医疗工作40年,一直坚持在临床第一线,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一柄手术刀划出了他从医40载无私奉献的轨迹,也划出了一名平凡医者高尚的人生轨迹。他是一个平凡的医者,但却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仁爱的心感动永吉的家乡父老。他用始终如一的行动和操守,坚守着信念和誓言:一辈子当个好医生。
医德高尚做人民好医生
郝德生从医以来,深知卫生工作心系人民的健康,所以对患者都一视同仁,不分职位高低,不分贫富老小,无论来自城乡,他都以一个真诚爱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他用不变的爱心诠释大爱的真谛。2000年11月的一天,郝德生还没吃早饭就早早的来到了医院,替临时有事的一名值班医生坐诊,7点多钟,护士打来了早餐,刚拿起筷子,就听见了敲门声,一位80多岁的农村老人,弯着腰痛苦的说:“大夫,我5天都没大便了,什么办法都想尽了,就是不行,求您救救我吧,简直太痛苦了。”郝德生二话没说,把老人扶到处置室,仔细检查发现,由于便秘老人用筷子往外抠大便,肛门局部皮肤已经划破出血,此时灌肠也不能马上解决问题,郝德生就带上手套一点一点的往外抠大便,半个多小时后,终于为老人解除了痛苦。老人临走前,郝德生把自己的早餐端给老人说:“喝点小米粥吧,你刚才出了很多汗,都要虚脱了,这几天你要吃点容易消化的东西。”老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连声说:“谢谢,谢谢!”
2008年的春节除夕夜,郝德生同志像往年一样,把回家团圆的机会让给了其他同志,接班后他认真查房,为十几个因病情严重没能出院的患者处置、换药。突然走廊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几个满头大汗的家属用担架抬着一个面色苍白、呕吐不止、满脸痛苦的中年男性患者跑了过来,“大夫,快救救他吧,他肚子疼的厉害,都快不行了。”郝德生立即为病人查体,急检,凭着多年的经验,郝德生意识到,这是一例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需要马上做手术,否则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立即组织抢救,经过6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凌晨4点多,病人脱离了生命危险,家属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走下手术台的郝德生疲惫的瘫坐在椅子上,他这才想起在手术中听见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昨天晚上是大年三十,年夜饭没有吃。他就是这样一位时刻把患者的生命,放在自己心上的好医生。在万家团圆的时刻,他站在无影灯下,为病人解除病痛,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牺牲了多少个节假日,错过了多少个与亲人团聚的日子,可是他从无怨言。他经常语重心长的对身边的年轻医生说:“医务人员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让患者都看好病,医者仁心,只要病人需要,我们加班加点都不算什么,与生命相比,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一句真诚的话语体现了郝德生勇于担当、敬业奉献的工作态度,正是这种高尚的医德和严谨的态度让无数患者摆脱了病痛的折磨,他视患者重于一切,为医院的年轻医生树立了榜样。
他从医40载,从没做过一件对不起患者的事情。大大小小的手术做了上千例,从未收过患者一个“红包”。说来容易,做到很难。尤其是在今天各种诱惑比较多的情况下,该需要何等坚定不移的信念,该需要何等力抵千钧、洁身自守的定力!而这种信念和定力就来源于他对共产党员、人民医生道德操守的认识与坚持。他的敬业精神、高尚医德,得到了患者、同事、领导的广泛赞誉,慕名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感谢信络驿不绝,患者主动送锦旗向他致谢,称赞他是人民的好医生。
医术精湛做学科带头人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医生技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郝德生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钻研医学技术是他的最爱。总是能将最先进的技术、最新的理念应用于临床。外科病房经常收住急危重患者,这些患者随时都会病情恶化而猝死。只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对危重患者做出正确诊断和救治方案。一次,有一个白天收住的腹部闭合伤的年轻患者,经过治疗,病情已经稳定,但夜间突然恶化,患者面色苍白,血压下降,80/60毫米汞柱,时间就是生命,后半夜2点,他立刻组织抢救,输血、升血压、做术前准备,立即手术,术中证实脾被膜下破裂出血,由于发现及时,抢救得力,患者的症状得到及时缓解。他不放心,又在病人床前守候了一夜,直至患者转危为安。患者的家属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第二天,病人的老父亲眼里含着泪水,颤巍巍的拿出一个红包,满含深情的说:“郝院长,感谢您把我儿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您可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呀!这点心意您一定要收下!”他婉言谢绝了家属的心意,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治疗,这个患者康复出院了,临走时老人拉着儿子给郝德生深深鞠了一躬,激动的泪水情不自禁的流了出来,“郝大夫,您是一个好人,更是真心为我们老百姓看病的好医生!”
腹腔镜技术切口小、痛苦少、技术含量高,对县外科手术技术是一个挑战,郝德生把目光集中到了这项前沿技术上,2010年他到上级医院进修腹腔镜,回院之后又潜心专研,反复试验,终于把这项先进技术应用于临床,并带出了一支技术精湛的医疗技术团队,使县的外科手术水平有了跨越式的发展。近两年来县医院外科采用腹腔镜技术成功完成胆囊炎、阑尾炎、胃穿孔、宫外孕、卵巢瘤等手术200多例,受到了患者和同行的好评和尊敬。
他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得到了上级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及患者的爱戴和赞扬,被市中华医学会吉林市分会评为小儿外科副主任委员、肝胆分会委员、胃肠分会委员、泌尿外科分会委员、神经外科和心胸外科分会委员,不但吸引了县内患者,也吸引了市内和外五县患者到我院手术。
郝德生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技术精益求精,成为永吉县卫生系统技术能手、外科学科带头人。多年来,他不但自己工作认真负责,对年轻医生也是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临床经验传授给他们,使他们的技术得到很快提高,能更好地服务患者。当业务副院长以来,他从不脱离临床工作,只要不出差不开会,每天他都到所管辖的疗区查房1—2次,亲自坐诊并参与重危患者抢救,亲自参与临床检查和手术。在他的带领下,普外科每年都成功完成外科手术800余台,他和他的团队为40万永吉百姓架起了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
心系群众,勇于担当,不仅体现在挽救生命的战场上,也在突如其来的灾难中,2010年在“7·28”抗洪救灾中,他带领全院干部职工,不顾个人安危,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地抢救物资,转移群众。被水围困2天的值班人员、患者及家属300余人,无一人伤亡。他连续十几个昼夜始终坚持战斗在抢险第一线,为抗洪救灾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郝德生不但用自己精湛的技术赢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更用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尊敬,他多次发表学术论文,主持完成的两个科研项目均获吉林市科学技术成果奖,他本人也先后荣获“市劳动模范”、“市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市精神文明优质服务标兵”、“县劳动模范”等二十余项殊荣。
回顾几十年的从医之路,他始终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己任,发扬白求恩精神,尽职尽责、淡薄名利,用高超的医技和博大的爱心全力挽救病人的生命。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人生价值。他用默默的奉献,实践着自己的誓言:一辈子当个好医生。 ( 责任编辑:孙洪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