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永吉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永吉

  地方资讯
西阳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县社保局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业务经
县社保局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业务经
县少工委与县教育局联合组织开展建
吉林市森林火灾应急处置联合演练在
县住建局组织开展“9.18”人民
我县开展“消夏娱乐周”广场文化系
永吉县拓展新思维 以思想解放促农
 
  节约行动
副市长刘红、副县长吴雨静到一拉溪
节约网座谈“浪费之风必须狠刹”纪
节约网有自己的“减少浪费日”
节约网,坚持节约再出征
节约网与“厕所革命”
2018长春资源节约论坛成功召开
长春市启动2018年城市节水宣传
李晓群做客《我是长春人》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永吉好人    
张家录:一诺千金瞭望员
时间:2016-4-3  来源:中国文明网  

  张家录,男,44岁,永吉县口前林场瞭望员。他十四年如一日,默默坚守一份责任,没有高额的收入、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这份坚守,却换来了山更青、水更绿的一方平安。

  14年间,他风雨无阻,登上他的工作岗位——海拔近900米的官马山森林防火瞭望塔;张家录常年守候在这座塔里,他战严寒、斗酷暑、顶烈日、冒风雪,日夜坚守在艰苦的岗位上,充当着消防战士灭火救援的“眼睛”,守护着这片林地长达14年之久。一年12个月,他有6个多月要住在山上,防火期内,全天24小时要在18米高的瞭望塔上下攀爬十几个来回。“不管干什么事,干了就要干好。”朴实的话语折射出感人的光芒。

  岳父的责任感打动了一颗年轻的心

  官马山瞭望塔建起后的第3年,张家录年迈的岳父接起了这瞭望员的活儿,一干就是8年。每次和妻子去山上看望岳父,看着老人家不知疲倦的检查设备、不厌其烦的登塔瞭望、津津有味的讲述野狼挠门的故事时,张家录总会频频点头、满心感动。1997年10月,正值秋防期,岳父病重卧床,这下可愁坏了林场领导,费了好多周折也没找到一位合适的瞭望员。而老人放心不下的也是眼前这片山林,成天在儿女面前叹气。张家录知道,岳父最信任的是自己。也许是出于好奇,每次上山他都乐于帮着老人调弄望远镜、罗盘仪等通讯设备,耳濡目染中有关瞭望的基本技能已悄悄地植入年轻人的心里。加上他为人厚道,做事认真,格外得到老人的赏识。望着老人殷切的目光,张家录坚定的说:“爸,你放心吧,山里还有我。”老人紧紧的握住女婿的手,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开始,张家录只是想替岳父当几天班,让老人安心养病,没想到这一接就是14年。

  布满荆棘的道路上,他劈荆斩棘、勇往直前

  1998年永吉县森林防火指挥办公室正式聘请张家录为官马山瞭望塔的瞭望员。九十年代的林业工作者工资低得可怜,更别提瞭望员的收入了,而张家录没有考虑这个,他考虑的是让身患肝癌的岳父安心养病,是近几百亩林区的安全。

  刚接触工作时,凭着他已有的经验和认真劲,加上对工作的新鲜感,一些简单的瞭望工作干得得心应手。可渐渐地,他发现困难接二连三的向他袭来。第一个难关便是地形的不熟悉。有时通过望远镜看到了火情的大致方位,可汇报时就是说不准具体位置,这样无疑会耽搁救火的宝贵时间。为了详细了解辖区地理情况,他利用非防火期的阴雨天,翻山越岭,走遍了周边大小山头,渐渐的,官马山的每条沟、每个山头的方位名称、交通路线、林情植被等情况他都做到了如指掌。

  地形地貌掌握了,可对于火势大小和火源类别的区分又成为一个不小的难题。为此,他白天实践,晚上从岳父留下的观察记录本中获取经验,第二天再付诸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的努力,他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实用的防火监测诀窍,他编了个顺口溜:“黑烟浓、木头火,白烟淡、秸秆燃,测远近、察大小,辨风向、分早晚”。这两年局里又给他配上了新式设备,GPS对讲机、高倍望远镜、交叉定位仪等,再结合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火情报告率可达99%以上。

  多年的瞭望经历使他练就了一双鹰眼,几次群众误报火情都没能逃过他锐利的眼睛。14年来,他准确报告火警50余次,创造了辖区内无一次森林火灾的成绩。“眼睛望得多远,事业的天地就有多宽,肩上的责任就有多大!”几百亩的莽莽林海,倾注了张家录的心血,更演绎着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有人问过老张:“十几年来,最怕的是什么?”他沉默了半晌回答:“没人说话。”是啊,在海拔885.5米的官马山上,除了在18米高的瞭望塔上爬上爬下,等待他的便是风雨中艰苦的生活和暗夜里无边的寂寞。而每当节日来临时,思念家人凄凉总会让老张心里感到酸楚。

  官马山瞭望塔上没有水也没有粮,瞭望塔距山下的村子有几公里远,平日用的粮食、饮水等生活用品只能靠瞭望员自己背上山,往返一趟得2、3个小时。平时老张只是吃些方便面、挂面、饼干对付,偶尔买些青菜,也是做一顿吃几顿,要是赶上打雷后断电,有时会一两天吃不上热饭……十几年来,在家从不下厨的张家录也练就了一手不错的厨艺,有时放假回家,他还主动的为家人做几个拿手菜,总会迎来女儿的赞许和妻子会心的微笑。

  最开始山上没有像样的看护房,加上山上天气变化无常,老张经常在风雨中外出,日积月累,他“积攒”下了关节炎、胃炎等疾病,至今仍时常服药加以缓解。由于高山险峻,老张曾多次遇到雷电威胁,“听着雷击设备的声音劈啪作响,真让人毛骨悚然!”老张说,这样与死神擦肩的场面他经历过三次!2008年,局里投资对避雷设施重新进行了改造,环境才得以改善。原本上塔瞭望时没有路,14年里老张硬是踩出了一条上塔路。这条路夏天蚊虫叮咬,秋季湿滑崎岖,一次为运设备下山检修,他一不留神滑出去10几米远,扭伤了脚踝,老张硬是一瘸一拐的坚持工作,问他为什么,他说:“心里有责任!”

  大山深处,夫妻俩肝胆相照,义无反顾

  老张曾说过:他所取得的成绩,一半功劳要归功于他的妻子,一个叫焦丽芝的坚强女人。老张刚接工作的时候,还担心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焦丽芝坚定的说:“你安心工作,家中的事就交给我,你不要管!”焦丽芝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春秋两季防火期,是老张最为忙碌的时节,他所在的官马山瞭望塔看护面积大,地形复杂,责任重大。每逢进入防火期,瞭望员都必须24小时在塔瞭望,保障各种设备正常运转。张家录每隔1个小时就得拿着望远镜上塔瞭望,看一下是否有火情发生。春耕时节,看着人家在地里忙碌,老张心里急得像一团火。每每这个时候,妻子焦丽芝总能为丈夫解除后顾之忧,白天到外面生产劳动,晚上回来操持家务,给女儿辅导功课,家里的大事小情她都摆布的井井有条,塔上用的柴、米、油、盐,也经常帮助老张送去。在妻子的支持下,通讯设备畅通得到了保障,十几年来没出现一次空岗情况。2007年亚冬会期间,张家录在去往看护房的路上摔伤了尾椎骨(如今张家录的尾椎还总犯起老毛病),7、8天不能起床,为了保障电台畅通,倔强的焦丽芝硬是自己接起上山的活儿。可想而知,一个女人独自在大山深处,会是怎样一种凄凉。焦丽芝说,第一次替丈夫值班的经历让她刻骨难忘。寒冬腊月的夜晚,大雪封山、寒风凛冽,寒冷的小屋里,呼出的哈气一会就会把眉毛染成白色。为减少妻子的恐惧,老张就时不时的用对讲机送去鼓励和感激的话语,直到深夜。

  崎岖的山路上,留下了他坚守责任、无怨无悔的足迹

  2002年,岳父肝癌病逝,临终前,还对张家录再三叮嘱:“设备看好了,火情看好了,我就放心了。”就这样,在岳父的嘱托下,老张一干就是十几年。近几年,妻子和女儿劝他:“岁数大了,身体又不好,也该歇歇了。”老张默默的念叨着:“时间长了,是有感情的,领导那么信任咱,扔下这大山咋整?”

  多年来,老张最期盼的日子,便是每年的9月29日,那是局领导一年一度慰问瞭望员的日子。不为别的,只为有人能来和他聊聊天,驱散心中那份难耐的寂寞。他说,第一个慰问日他记得格外清楚,高胜利局长、镇里的方镇长、还有几位站长带着衣物专程来看望他,领导们温暖的话语让老张感动的说不出话,只顾频频的点头。领导问他能坚守在大山上多久,有没有回家养老的念头,他憨憨的说到:“真没想到自己坚持了这么多年,没有过退缩的想法,啥时候爬不动啥时候拉倒。”

  张家录的事迹曾被江城晚报“记者体验”栏目标题为《防火瞭望员:大森林的保护神》报道过。2011年,他又被江城晚报评为吉林市《城市英雄会》第二季“平凡英雄”。记者采访他时,他说到:“只要我做一天瞭望员,我将尽职尽责做好份内工作,让人民放心。”

  14年来,张家录用青春和生命守护着那片绿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以守护森林、与青山为伴的崇高境界,谱写了一曲美丽的“林海卫士”之歌。



( 责任编辑:孙洪华 )
江城节约网   蛟河市节约网   桦甸市节约网   舒兰市节约网   磐石市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