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清代末年,在孤榆树屯的东南隅(现教师学校东北角),曾建一座魁星楼。《辞海》在解释魁星时说到,魁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是“奎星”的俗称。“奎星”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称为“奎宿”,后被称为主宰文章兴盛的神。魁星神像头部像鬼,一脚向后翘起,如“魁”字的大弯钩;一手捧斗,如“魁”字中的“斗”字;一手执笔,意为用笔点定科举考中之人的姓名。建魁星楼就是为了崇祀魁星(即奎星)。魁星司文,为中国最早之主张。有文庙的地方才可修魁星楼。 榆树魁星楼建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经黑林子太平川于凌辰倡议、由绅商捐修。楼式为六角三级式。楼高6丈(20米)、下层每面宽1丈3尺(4.33米)。底层为青砖砌成,南北两面开拱型门。中层檐下雕梁精美,十二颗朱红名柱,下围木饰栏杆,内奉朱红神像一尊。上层画梁别致,有六颗朱红明柱,镂窗刻饰,内奉檀香木雕的彩绘魁星像,做左手提斗、右手执笔、探身屈一足作点状元之式。楼檐上望天兽栩栩如生。上层南面楼檐下高悬“魁星楼”匾额一方,丛立。其余五面匾额为:东南面“辉映东壁”、西南面“彩耀西清”、东北面“山连长白”、西北面“地接涞流”、北面“高拱北辰”,为翰林于钟霖所书。匾额中的涞流即拉林河、北辰即北极星。高拱北辰是四方归向北极星的意思。魁星楼楼顶歇山飞檐,棱角下各悬铜钟,风吹叮咚有声。此楼造型雄伟、工艺精致。楼内有木制螺旋式楼梯,登楼远望,令人心旷神怡。 魁星楼有楹联两副。上层楼正面立柱上的对联为:“百尺楼高挂江城边干气象,七星魁指种榆天上艳科名。”落款为“候补知县谭凤章书”。谭凤章,字赞臣,黑林子人。光绪十一年(1885年)乙丑科恩贡,为候补知县。此联中的“百尺”是约数,实际魁星楼高为60尺。“江”为平川之意,并非江河的江。“干气象”中的“干”为求取之意,“气象”即景象。“种榆”即榆树,应当是来自种榆书院。“艳科名”中的艳即羡慕之意。此联的意思大致为:约百尺高楼垂立在城边平川之地以求取雄伟的景象,北斗七星(即魁星)从天上指着榆树方向羡慕科举考上的名人(或状元)。 中层楼上正面立柱上对联为:“录三百榜上题名端自东方论甲乙,罗廿八胸中列宿阕惟北斗主文章。”落款为“光绪十五年仲秋上浣于荫霖题”。光绪十五年为1889年。仲秋上浣即农历八月上旬。此时于荫霖正在任福建台湾布政使(负责民政和财政)。当时魁星楼尚未修建,可见是先有对联后有楼。这幅对联崇祀了魁星,希望魁星指点榆树(东方当理解为榆树)多出状元。魁星楼中的魁星指向太平川方向,于荫霖当然是希望自家能出状元。 魁星楼因年久失修,于1964年拆除。 2003年,由民营企业家陈柏华出资,在榆树公园内重建魁星楼。该楼高29.7米。新建魁星楼加了底座,较原魁星楼更加雄伟。楼内有彩绘壁画,在顶层有魁星塑像。榆树人、原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徐邦家题写的楼名高挂在楼檐之下;长影集团董事长赵国光题写的《魁星楼记》,刻在楼前的石碑之上。 魁星楼的重建,为榆树增加了新的景观,也成了榆树的标志性建筑。( 责任编辑:王丹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