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朴山(1895——1930),名葆曾,男,汉族,榆树县黑林镇王家沟人。少年时,就读于县高等小学堂和吉林一中。1913年,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与同学周恩来、常策欧(醒亚)结为好友。1914年,参加由周恩来、常策欧等同学发起组织的“敬业乐群会”。周恩来任该会智育部部长,主持出版会刊《敬业》,王朴山任编辑
1917年,东渡日本留学。初入东京神田区东亚高等预留学校,后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这年,日本帝国主义强迫袁世凯承认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逼迫段祺瑞政府签订卖国的《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周恩来、王朴山、王希天等留日爱国学生,目睹日本政府的强权霸道,义愤填膺,成立“留日学生救国团”,上街游行,抗议日本政府的反华罪行。王朴山对华工在日本的遭遇十分同情。他与好友王希天、王兆澄、孙宗尧等组织“留日中华劳动同胞共济会”,为维护旅日华工的利益四出奔波。共济会设立治疗部、教育部,孙宗尧为华工义务诊病、治病,王朴山为华工上文化课。
1923年9月1日,日本政府借东京大地震之机,杀害华工领袖王希天及大批华工。王朴山面见中国驻日公使,敦促他向日本政府交涉,要求严惩凶手。王还联络各地留日学生成立同乡会,联合起来斗争。
王朴山回国初期,从事教育工作,后在东北屯垦公署任职。他时时不忘周恩来在日本东京神田区山崎町寄住时给他的题词“浮舟沧海,立马昆仑”,将这八个字刻在铜镇尺上,以激励自己。1930年,王患白血病在白城病逝。
1962年,周恩来、邓颖超到吉林视察工作时,曾接见王朴山遗孀杜丽棠及其女儿王晓苏、侄女王晓蕴及王希天的亲属,并合影留念。
王朴山诗抄一首:
太平洋
太平洋面事婆裟,领海无权可禁何?
万里乾坤淘碧浪,一天星斗落狂波。
水摇亚美横流险,路去欧非风雾多。
安得战端淘以尽,年年高奏太平歌。
摘自《榆树县志》人物传第897-898页 ( 责任编辑:朱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