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榆树于家 叔侄五进士、兄弟两翰林 在榆树市黑林镇太平川村,提起“叔侄五进士、兄弟两翰林”的老于家,没有人不知道。 老于家的祖上于龙川在乾隆年间从山东潍坊逃荒来到此地,以种田为生。他一生深受不识字之苦,年老时对长子凌奎说:“我老了,你要把这个家过好,让你两个弟弟读书,不然家是不会兴旺的。”凌奎遵父训,甘愿承担一切家务劳作,勉励两个弟弟好好读书,弟弟们不负兄望,道光十四年,两人同登乡榜,考中举人,其三弟凌辰在道光二十四年赴京殿试,中二甲进士。从这时开始,于氏家声大震,读书氛围浓厚。凌奎有七子,从咸丰至光绪年间皆登科,次子观霖、三子荫霖、四子蘅霖、五子钟霖分别考中进士,长子若霖、六子藻霖考中举人,七子蔚霖为贡生,其中次子观霖和五子钟霖后来官至翰林,两辈人中五位进士、两位翰林,这在当时不仅为吉林独有,在全国也少见。 官至翰林的于凌辰、于荫林是于家的两个代表人物,于凌辰是于家的第一个进士,于荫霖是于家官职最高的人,著作也最多。他们受家风影响,为人纯朴正直,为官清正廉洁,政绩显著。 于家除了培养自家子弟求学上进外,也将此精神扩及乡里。同治十一年(1872年),作为主要发起人的于家,在一批乡绅的赞助下,创办了“种榆书院”,为家乡子弟读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培养出众多英才。 ( 责任编辑:王丹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