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榆树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榆树

  地方资讯
长春市残联领导到我市调研本年度残
全市“双向承诺”“五化”建设动员
我市教育系统开展反恐怖袭击、防暴
“纯洁政法队伍、铸造忠诚铁军”主
市水利局开展2021年“世界水日
共青团榆树市委组织志愿者开展“大
城郊街道扎实开展春季人居环境整治
全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期
 
  节约行动
副市长高洪洲参观考察畜禽粪污和秸
李晓群:让节约不再是口号
节约用水倡议书
世界水日节约网免费发1万瓶水
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电视电话会议
刘家镇召开廉洁过年、勤俭节约工作
榆树市环保局召开厉行节约廉洁自律
榆树市开展国土资源节约模范县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榆树百年“徐家窑”传承青色历史
时间:2016-6-1  来源:新文化报记者  作者:金凯

  榆树大坡古城遗址百年“徐家窑”传承青色历史

李大娘专门制作屋脊,已经干了25年

工人们开始装窑

窑口封闭,窑体开始灌水 本组图片记者 刘阳/摄

  一条乡路,两面青绿。绿地中央的大坡古城遗址石碑上,标注着确立年份:1981年4月。那时,我刚出生一个月。
  
  曾经的板瓦、筒瓦、兽面瓦当、绿釉瓦、缠枝花纹滴水、忍冬纹雕砖在许多年后被大家从地里翻拣出来。历史,便在这青砖瓦片中触手可及,以至于,而今再看遗址旁的“徐家窑”,总有种穿越之感。徐家窑青砖青瓦的烧制和雕饰工艺,虽历史不过百余年,但也已申请了长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一边古城,一边现今,青砖青瓦的院落内,老窑冒着缕缕青烟,仿佛在讲述着那段关于传承的故事……
  
  大坡古城遗址旁的“徐家窑”
  
  辽金时期的大坡古城遗址在榆树市大坡镇,遗址旁有一片青色院落。这院子的主人叫徐加利,66岁的他老家在江苏连云港,东北话里还带着苏北的直率。他说,这里以前叫徐家窑。
  
  院子里,四处都是青砖青瓦,城里鲜见的古色古香的建筑材料,堆得到处都是。古城遗址的苞米地里,也随处能捡到青色的砖头瓦块。只不过,同一种青色相隔上千年。
  
  徐加利个子很高,腰杆笔直。1970年,他也是这样挺直了腰杆从连云港来到东北。那时候江苏粮少,人难活命,他和兄弟各分了半条棉被后,怀揣4块钱,直奔吉林省榆树市,“学大寨,奔小乡,到了榆树,一定饿不死。”
  
  农村待了一年,他想起自己的老本行,“在老家我烧窑,找窑地干活才能发挥我的才能。”
  
  就这样,他找到了一家窑厂,踩泥。1975年,他来到了徐家窑,烧窑。再后来,他承包了徐家窑,重新用古法制作古建筑材料,青砖、青瓦、板瓦、琉璃瓦、龙、兽、吻、砖雕……三十几年,将青色留了下来。
  
  好土出好窑
  
  窑,对于城市里的人们,是一个很久远的名词。种菜长草的泥土,变成建屋盖房的砖瓦,这过程本身就极具吸引力。
  
  徐家窑东边有个老窑坑,这里出产一种黏性极强的黄土。
  
  站在坑边,徐加利指着钩机抓出的一道道竖纹说:“要取土别挖深,一尺下面有黄金。”土层是分级别的,地表植被下一尺的黑土,含沙,可以用,但一定要掺上下面的金黄色土层。黑土下面的黄土黏,但不是最好的;向下两米左右,才是最好的第三层土,金黄色,远看微微发红。“晾晒、粉碎成粉状,通过浸泡,做成的泥坯子就像头层小麦粉一样,怎么抖都不掉。”徐加利说,其中的学问,全靠工匠或艺人的经验掌握。
  
  好脚出好泥
  
  弄回去的土不能直接做料,要根据制作物件的不同进行配比,黑土、沙土、白黏土和本地黄土,按照奇妙的配比,成为最原始的料土。
  
  然后进入第二步,踩泥,这绝对是个力气活。
  
  浸泡一天以上的料土开始和泥,一立方米左右的泥堆,男人们赤脚踩在外沿,泥堆子一圈圈变大,三圈下来,一堆泥巴铺平在地。三两下,将泥堆回去,踩第二次。踩够三个回合,就像和面一样,泥巴有了筋骨,韧性极强,拎在手里也不掉。
  
  这时候按规格断成需要的长短,摞起来,进入第三步,做坯。除了脚踩,早些年匠师们也用木条、铁棍等工具,一条一条地处理,过程跟做打糕有些像,有口诀,“一浸二泡三合宜,人踩棒打是好泥。”
  
  好手破好瓦
  
  砖、瓦做坯,瓦的工艺比较复杂。徐加利在大坡古城遗址的苞米地里,随手捡了一块瓦片,“看这瓦片,有底儿有印儿,能说明问题。”
  
  用拉板把堆出来的泥墙上的泥拉成片,就像压面机压出来的一样均匀,有韧性。匠师们把泥片包到瓦轮上,用工具拍打泥片,借助两手力的交替让瓦轮旋转,就像做陶瓷,直到泥片成筒形,用工具起底儿,切齐顶边,瓦轮表面的布和泥片分离。拎出来筒泥,放到场地晾晒。趁湿热,在泥筒内壁用钉子沿着一根细线画四道深线。通风的场地,水分一点点挥发掉,当瓦筒口呈现微黄色,就可以用工具轻轻敲击筒身,坯破成两半,再各自敲击一下,四片瓦分离出来。
  
  继续晾晒,室内干至同一颜色时,搬到外场晾晒,然后上窑烧制。
  
  好匠烧好窑
  
  老徐说,上个世纪70年代,徐家窑窑口很少,现在三排窑口,彻夜不停烧制,“当年想都没有想到过。”
  
  烧制青砖青瓦需要封闭式的窑,俗称罐窑。砖头、砂浆码成窑,窑顶一口海眼,周边都是泥土。装窑后,封口。点火烧窑,头24小时小火,坯子显黄色时,此时封闭海眼天窗,待坯子呈红色时开始加大火,烧成杏黄色。窑门泥巴封死,烧成什么样了,全凭匠师经验。窑的烟囱冒出蓝色烟后,闭窑,从火眼、气眼、窑体开始灌水,要严格掌握下水的速度、数量及时间。老徐说,当年用的水都靠人肩挑上去,“一次要挑100担水”。
  
  水透过泥土流过砖缝儿,变作水蒸气进入窑内,“一滴水进窑,落哪块瓦,哪块炸掉,靠的全是水蒸气把颜色烧成青色。”待到窑的温度彻底冷却,就可以开窑了,一窑崭新亮丽的青砖瓦烧成。
  
  一锅进、一锅出的烧制过程要8天左右。
  
  现在,徐加利把烧制技艺传给了两个亲戚,两个人练熟这门烧窑技艺,要有10年以上的砖窑工作基础。
  
  这些年,徐加利改进了工艺,产量提高了很多。年过六旬,老人一直没“退休”,摸索古法做建筑材料。他做的手工青砖特别好,咱长春的伪满皇宫博物院、鸣放宫、清真寺等古建筑上,都有徐家窑人制作的青色砖瓦……
  
  而今,厂里的工人年岁都不小了,窑上一待就是十几年,农忙时回家种地,平常便在厂里制作青砖瓦,每一片砖瓦都要经过他们的手。这些瓦片穿云破雾展示着不变的隽永宁静,那是建筑与人最完美的结合……

   《新文化报》(2014年6月17日)



( 责任编辑:李铁民 )
长春节约网   德惠市节约网   农安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