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5-12-27 来源:镇赉县人民政府网站 |
《镇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由镇赉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具体工作由镇赉县住建局承担。2011年7月,本规划委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修编,并签订合同。哈工大规划院先后展开多次调研,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多次向政府的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于2014年7月,完成《镇赉县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30年)》成果编制,并于2014年6月7日县政府第17界18次常务会议通过,白城市规划局2014年7月25日组织省市专家进行了审查,并通过,2014年8月6日县委常委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同年8月,哈工大规划院再次展开对城市总体规划资料的补充调研。2014年11月编制完成了《镇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成果。为了使城市总体规划更具科学性、前瞻性,符合镇赉县发展的实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吉林省城乡规划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县将镇赉县城市总体规划成果草案的主要内容通过镇赉县政府网站、镇赉规划在线网站、镇赉县规划管理处办事大厅LED显示屏等予以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意见和建议。公示时间为2014年11月28日至12月28日。公示期间请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对规划成果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公示意见和建议反馈方式: 1.网站直接回复。 2.公开电话0436-722910113204434310 3.规划管理处审批大厅意见反馈接待处。 一、编制目的 为指导镇赉县城市建设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相关政策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镇赉县实际情况,制定《镇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二、指导思想 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加快发展为核心,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永续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贯彻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划、新型城镇化规划、国家启动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等重大政策指导思想。 三、规划期限与范围 1.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近期期限为2011—2020年;远期期限为2021—2030年。 2.规划范围 本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县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 县域范围为全县行政辖区面积,总面积为4718.69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镇赉镇和黑鱼泡镇的腰围子村、大围子村、三家子村以及建平乡的莲花泡村、平保村所辖的行政范围,总面积551.26平方公里。 规划至2030年,镇赉县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为26.27平方公里。 四、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构建“一主三副、三轴两区”的城镇空间结构。 “一主”即镇赉县中心城区,是镇赉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在区域发展中起着带动全县发展的龙头作用,同时也是镇赉县对外联系的集中点。 “三副”即县域三个重点镇,是镇赉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区域发展中起着辅助中心城区发展、促进全县经济增长的作用。 “三轴”包括以平齐铁路和省道207为依托的南北城镇聚合发展轴、以县道103和县道105为依托的南北向城镇拓展轴、以县道103为依托的东西向城镇内部联系轴。 从地域空间的组织出发,划分为两个城镇片区,即西部片区和东部片区。 2.城镇等级结构 规划建立“中心城镇—重点镇—一般镇”的三级体系。规划1个中心城镇,3个重点镇,7个一般镇。 中心城镇即镇赉县中心城区。重点镇包括坦途镇、大屯镇、五棵树镇。一般镇包括东屏镇、沿江镇、黑鱼泡镇、哈吐气蒙古族乡、莫莫格蒙古族乡、建平乡、嘎什根乡。 3.城镇规模结构 规划城镇规模分为四级,其中大于5万人的城镇1个,即镇赉县中心城区;1万人~3万人的城镇1个,为坦途镇;0.5万人~1万人的城镇2个,包括五棵树镇、大屯镇;0.2万人~0.5万人的城镇7个,包括沿江镇、黑鱼泡镇、哈吐气蒙古族乡、建平乡、东屏镇、莫莫格蒙古族乡、嘎什根乡。 4.城镇职能结构 规划城镇职能分为综合型、工贸型、工贸物流型、农贸型、农业型、旅游型六种类型。 镇赉县中心城区是县域城镇职能结构的核心,是县域行政、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县域旅游、商贸、现代物流等综合型服务中心。以农副产品加工业、现代物流业和特色旅游业等产业为主导的综合型城镇。 大屯镇是县域东部重点镇,具有工贸、交通职能的城镇。以石油附属品加工、现代物流为主,农副产品加工业、农贸为辅的工贸型城镇。 五棵树镇是县域东北部重点镇,具有工贸、交通职能的城镇。以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与集散为主、商贸服务业为辅的工贸型城镇。 坦途镇是县域北部重点镇,是粮食集散中心、商业服务中心、农副产品加工中心,具有工贸、交通、物资集散职能的工贸物流型城镇。 东屏镇是以烤烟种植作为特色产业,并辅以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农贸型城镇。 嘎什根乡是以水稻、畜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农贸型集镇。 沿江镇是以优质水稻种植、苇草种植,肉鸭、鹅、貂狐貉等特色养殖为主的农业型城镇。 黑鱼泡镇是以大豆、小米、小麦种植,白鹅、肉牛、兔、貂狐貉特色养殖,鱼、蟹养殖为主的农业型城镇。 为主的农业型集镇。 哈吐气蒙古族乡是以花生、荞麦特色种植,白鹅、肉鸭、羊养殖为主的农业型集镇。 莫莫格蒙古族乡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型集镇。 5.镇村发展规模引导 至2030年,规划中心城区及重点镇人均建设用地规模不大于115平方米/人; 至2020年,一般城镇及集镇人均建设用地规模不大于200平方米/人,2030年不大于140平方米/人。 至2020年,村庄人均建设用地规模不大于300平方米/人,2030年不大于140平方米/人。 6.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给水:二水厂水源地,位于中心城区的西北部建平乡前六家子村南侧,至2030年,县域总用水量12.92万立方米/日。 排水:中心城镇2030年污水总量为11.44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厂远期处理能力为12.0万立方米/日。 供电:中心城镇2030年人均综合用电量3500千瓦时/人•年;重点镇2030年人均综合用电量2500千瓦时/人•年;一般镇2030年人均综合用电量2000千瓦时/人•年。 供热:中心城镇以生物质发电热电联产供热和集中供热锅炉房供热。其他乡镇以区域锅炉房作为热源。县域内所有的乡镇镇区范围均采用集中供热;县域内有条件的村屯可以考虑集中供热,没有条件的村屯可以采用太阳能采暖房、节能热炕,以解决农户冬季取暖问题。 燃气:规划中心城镇工业及生活用气为天然气,气源地为大安气源和内蒙古气源。 规划远期从内蒙古引进煤制天然气,敷设经呼兰浩特→白城→镇赉的长输管线。燃气长输管线经过的乡镇及与中心城区相邻的乡镇,可与中心城镇统筹使用天然气;其余镇区以液化石油气为气源;农村地区鼓励采用沼气、秸秆气等生物能源作为主要气源,液化石油气可作为辅助气源。 环卫:规划至2020年县域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86.4吨/日;至2030年县域生活垃圾产生量为415.8吨/日。规划中心城镇设置垃圾处理厂一处,位于二龙山屯东北侧800米,满良屯南侧1公里处,距镇赉县中心城区7公里;重点镇各规划一处垃圾处理场;其它各乡镇配建垃圾转运站。 五、城市性质与职能 1.城市性质 三省交界节点城市,以农副产品加工、设备制造业为主,旅游服务业和能源发展为辅,以草原湿地风貌为特色的综合型城市。 2.城市职能 中蒙大通道的重要节点;东北地区中部城市群的生态屏障;吉林省西部地区生产要素流动的门户之一;白城市农副产品加工基地、设备制造基地、新型能源产业示范区;以生态湿地为特色的现代化宜居城市;渔猎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交织的多元文化城市。 六、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为15.6万人; 203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为22.9万人。 2.用地规模 2020年,镇赉县中心城区建设用地19.9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27.8平方米。 2030年,镇赉县中心城区建设用地26.27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4.7平方米。 七、城市空间拓展策略 城市空间拓展策略为“北储、中优、东进” 北储指向北跨越铁路整合现状土地,转型产业类型,发展北部工业及仓储物流,并对部分土地进行储备。 中优指铁路以南老城区,重点进行用地整理及环境优化; 东进指向东依托已有产业基础进一步完善,发展东部工业及仓储物流。 八、城市空间布局结构规划 中心城区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心、两轴、三片区”。 “一心”即镇赉中心城区公共服务中心。 “两轴”即东西向联系白城、五棵树镇的城市发展主轴线;南北向联系齐齐哈尔、白城市的城市发展次轴线。 “三片区”分别为中部片区、北部片区、东部片区。 中部片区指平齐铁路东南,生态路以北,工农街以西,团结东路以南,以居住生活和现代商业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组团,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约1531.0公顷。 北部片区指平齐铁路以北,以生产物流、居住生活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片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约307.0公顷。 东部片区指工农街以东,团结东路以北,以生产物流、产业功能为主的城市片区,生活配套主要依托中部片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约789.5公顷。 九、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1.居住用地 规划中心城区居住用地为753.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8.7%,人均居住用地面积32.9平方米。 规划居住用地为二类居住用地,以居住社区为单位组织居住用地,规划期末中心城区共规划居住社区11个。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规划中心城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156.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6.0%,人均6.8平方米。 (1)规划期内原则上不再安排大型行政办公用地,规划保留原行政办公中心,以及工农街以东、生态路以北的交警队、公安局、检察院行政办公用地。原交警队、公安局、检察院用地置换以公共配套设施和小型绿地广场用地为主。 (2)规划形成“县级——社区级”二级城市文化娱乐设施体系。规划社区级文化设施用地4处。 (3)至2030年,规划新增初中2所,新增小学4所。 (4)规划形成“县级——社区级”二级城市体育活动设施体系。规划室外体育场地1处。全民健身中心1处。规划社区级体育用地4处。 (5)规划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按“县级医院——社区级医院(门诊所)”两级配置。 规划综合型医院5处。规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处。 (6)规划新建3处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规划中心城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为123.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4.7%,人均用地5.4平方米。 规划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商业服务中心体系。 规划确定1个县级商业服务中心,即团结路商业中心。新打造8条特色商业街。专业批发市场2处。规划社区农贸市场11。 4.工业及物流仓储用地 规划中心城区工业用地为518.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9.7%,人均用地22.6平方米。北部工业区重点发展建材加工,东部工业片区重点发展粮食加工、医药产业、农产品加工、风电产业,轻工业产业。 规划中心城区物流仓储用地为365.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3.9%,人均用地16.0平方米。规划形成三片集中的物流仓储区,铁北物流仓储区,苇海路物流仓储区及西湖路物流仓储区。 十、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 规划铁路客货运站场移址改建至新兴北街东侧。建成以中心城区为中心、“辐射”与“环状”相结合、功能层次完善的公路对外交通网络,规划期末102县道和103县道绕行城市环路,并将外环路作为城市的对外交通通道,城市对外客运交通仍以公路客运为主。 规划中心城区对外公路出入口6处。 规划新建公路客运站1处。原公路客运站改为公共停车场。 2.中心城区道路交通 规划中心城区道路与交通设施为358.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3.6%,人均用地15.6平方米。规划道路网密度为4.6千米/平方公里。 规划中心城区道路主干路21条、次干路28条、支路16条。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40米。次干路道路红线宽度26米、28米、30米。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为20米、24米。 规划公交线路8条。规划社会停车场10处。 十一、中心城区绿地与景观风貌规划 1.绿地系统 规划中心城区绿地与广场用地为293.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1.2%,人均12.8平方米。其中人均用地8.0平方米。 规划形成“绿屏围绕、绿轴导风、绿楔渗透、绿珠点缀、碧水连环、网状交织”的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至2030年,规划中心城区新建2个综合公园。新建10个社区公园。保留3个专类公园。人均公园绿地8平方米。 至2030年,规划保留3个现状广场,规划新建3个广场。 2.景观风貌 规划中心城区形成“一环、一湖、三轴、四区、多点”的总体景观结构。 规划确定南湖街、团结路为重要的城市南北向道路景观廊道。生态路为中心城区东西向景观廊道。 公路门户节点指中心城区6个对外出入口。 铁路门户节点指中心城区现状火车站。 标志性广场及开放空间节点指规划的6个广场和15个公园。 十二、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供水 中心城区2030年最高日用水量为14.17万立方米。中心城区水源为地下水及”引嫩入白”工程地表水。保留一水厂、二水厂,提升供水能力,规划在二水厂南侧新建第三水厂。 2.排水 至2030年中心城区全部为雨污分流制。规划中心城区2030年污水量为11.44万立方米/日。规划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设在工业区东环路东北部。 3.供电 规划至2030年中心城区用电负荷为280.5兆瓦。规划保留镇赉220千伏变电站,保留生物质热电联产。规划对现状一处220千伏变电所和三处66千伏变电所进行扩容。 4.供热 规划至2030年供热负荷为923.4兆瓦。规划中心城区以生物质发电热电联产供热和集中供热锅炉房供热两种方式作为城区热源。供热采用二级型式(间接供热形式),即热源(一级管)→换热站(二级管)→用户。 5.燃气 规划至2030年中心城区管道供气总用气量为1407万标立方米/年。规划中心城区燃气气源为大安市管道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为辅。规划中心城区燃气输配管网采用中-低压二级压力管网系统。保留现状天然气储配站一处,在中心城区东部规划天然气门站一处。 6.环卫 规划中心城区日生活垃圾日产量为263.4吨。规划公厕43座。水冲率达到90%以上。 规划按照2~4平方公里设置一座,需垃圾转运站7座。 十三、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规划期限:2011年至2020年。 规划规模:至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规模为15.6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9.9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27.8平方米。 十四、中心城区远景发展构想 展望至2050年。远景规划人口规模为29.7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32.71平方公里。 远景城市发展重点可概括为:突出产业组团、建设南部新区。 远景规划形成“双城、双星、七湖连珠”的整体空间布局结构。 十五、附图(见附件)(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