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镇赉县原属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后旗镇国公封地。清宣统二年8月三日(1910年9月6日),勘定设置县治,定名为镇东县。 镇东县县衙设于东查干挠(蒙语,意为白泡子),后因该城址地势低洼,不宜发展,迁移现在城址,隶属奉天省洮南府。当时镇东县境内辖城厢、东南、东北、西南、西北5个乡。1913年(民国二年)废府制,隶属北路道观察使。1914年6月,原北路道改洮昌道,观察使改为道尹,仍属奉天省。1926年(民国十五年)改乡建区,境内建五区,一区驻地镇东、二区驻地河卜吐、三区驻地阿尔井子、四区驻地后六家子、五区驻地太平庄。 据1926年(民国十五年)《镇东县志》记载,县城有县公署、邮局、电话局、商务会、农务会、小学校等。千元以上企业仅有两个烧锅、两个油坊,其他还有几户小杂货店、小木匠铺和铁匠炉。 1929年(民国十八年),镇东县隶属辽宁省。1934年10月至1946年8月,先后隶属白城子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嫩南行政主任公署、辽吉区行政公署。1946年3月,在大赉县洮儿河以北地区设立赉北县,隶属嫩江省。1946年6月,划归辽吉区改公署。1947年2月,镇东、赉北两县合并为镇赉县,隶属辽北省。1948年7月至1954年7月,镇赉县先后属嫩江省、黑龙江省。1954年8月,隶属吉林省白城子区专员公署。 镇赉县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是建县之初,各项事业发展缓慢。 1912年8月20日,扎萨克图旗(科右前旗)郡王乌泰在沙俄与外蒙古分裂份子煽动下,经过长期策划,在归流河南岸举兵叛乱,宣布独立,悍然发布《东蒙古独立宣言》。科右后旗镇国公拉喜敏珠尔追随乌泰叛乱,发兵进攻镇东县城。镇东县令陆庆曾虽早有戒备,一边派人飞报洮南府,一边组织官兵迎战,但因镇东县初建,兵力有限,武器落后,周围无城墙可据,终于寡不敌众,在有4名捕警阵亡后,叛军攻入镇东县城。县令陆庆曾怀印携眷逃跑。据《镇东县志》记载,叛军攻入镇东后,商民之被难者男女300余人,焚毁百姓房屋200间。8月23日,洮南府统领吴俊升率600骑兵,至镇东县西南高家店与南下叛军短兵相接,歼灭大部叛军取得胜利。8月24日,吴俊升分遣300骑兵追击北逃叛军,追至东屏镇公合勒,救回难民300余车,镇东县城恢复平静。 1922年,镇东县商人合股投资建立了长途电话局。 1924年,洮儿河水泛滥,镇东县沿河一带农田被淹,灾民背井离乡。 1924年5月28日,洮昂(洮南至昂昂溪)铁路开始修筑,途经镇东县。1926年7月15日通车,镇东县设立火车站,出行大为便利,给城乡经济发展带来有利条件。 1926年夏季,关东大旱。镇东县一些井水干涸,受灾农民以野菜树叶为食,度过灾荒。 1930年,洮南府召开七县(洮南、洮安、镇东、突泉、瞻榆、安广、开通)联合体育大会,约千人参加比赛,镇东县派代表队参加。 1931年,“九一八”事变,镇东县被日寇占领。 1932年,伪满镇东县协和会成立,由日本人林登吉一人主事,下设8个协和分会,伪县长吴旭瀛兼任协和会本部部长。协和会是奴化中国人的一个团体。 1933年(伪满大同二年),镇东县成立了金融合作社,办理信贷、储蓄业务,吸收百姓浮动资金。理事长由日本人高野担当,下设总务部、农事部、信贷部、购贩部,主要为日本军需服务。 1939年,日本移民开拓团吞食镇东土地。日本当局在镇东共设8个开拓团,其中有龙山(镇南)、那汗昭、套保(到保)、白旦昭、大岗、农民6个开拓团本部和包金台、胡力台两个内国开拓团。镇东县共有日本移民550余户,约4300人,以这些为骨干的开拓团占据了镇东县大量的土地。 1939年,日本侵略军在北大岗建立军事基地。 1940年12月13日,东北抗日联军三路军十二支队代理支队长徐泽民率领200人袭击了英台村五家子。次日傍晚,袭击了五棵树警察署,队伍所到之处,宣传抗日,开仓放粮。 1941年5月4日,镇东县普降沙尘。 1942年8月21日,白城子发电厂(白城电厂)1号机组投产发电,电力送到镇东县城。 1945年8月15日,苏联红军进驻白城县,镇东县的日本人逃跑,镇东县成立了地方维持会。 1945年11月3日,辽北省政府成立,随之中共嫩江省白城子地方委员会成立、嫩江军区第一军分区成立,军分区司令员为夏尚志,镇东县归之管辖。 镇东县解放后,袁立忠被任命镇东县第一任县长。从此,这里的人民走上了幸福之路。 ( 责任编辑:孙立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