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镇赉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镇赉
  地方资讯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与邮储银行镇赉县
稻蟹综合种养 实现一季双收
白城镇赉:优化种植结构,促进农民
镇赉车站派出所开展爱路护路入校宣
“以稻治碱”!镇赉人的坚守与丰收
县政协调研我县民族宗教工作、社区
镇赉县:鱼蟹肥 稻花香
镇赉县公安局开展扶贫攻坚送温暖活
 
  节约行动
中国有必要设立“减少浪费日”
节约网有自己的“减少浪费日”
李晓群:让节约不再是口号
镇赉镇促三项措施厉行节约
让节水方法走进千家万户
世界水日节约网免费发1万瓶水
秸秆回收变废为宝
发展生态经济,壮大绿色产业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地方名人    
农民根雕艺术家——杨百双
时间:2016-2-4  来源:城市晚报  

 

   根艺在中国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说它年轻,是因为近些年才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说它古老,则因为这门艺术在我国几经兴衰,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今年47岁的镇赉人杨百双从事根艺创作10多年,在根艺领域里,他享受着无穷的乐趣。


  
   
 
  杨百双和他的龙形根艺
  

  杨百双的老家在镇赉县农村,28岁之前,他是个地道的农民,也不曾涉猎根艺创作。“小时候愿意剪纸、捏泥人,这些小手艺都是‘自学成才’。”杨百双笑着告诉记者,以前村里谁家娶新媳妇,都爱找他剪个龙凤呈祥的大喜字。渐渐的,他成了村里唯一的“巧手艺术家”,镇赉县文化馆也开始关注起杨百双的精湛手艺。一次偶然的机会,镇赉县文化馆的老馆长给杨百双拿来一个造型奇特的树根,问他像不像一个跳芭蕾舞的人,这顿时激发了杨百双的创作灵感。从那时起,杨百双便迷上了根艺。他开始利用农闲时间学习根艺创作,研究展现手法,并四处寻找适合做根艺的原材料。杨百双说:“跟剪纸和捏泥巴一样,做根艺也没有老师教,做好做坏靠悟性。刚开始下了不少功夫,遇到创作思路不通的时候,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研究,好几天都不出去。”
  
  根艺创作最重要的就是能找到合适的根源,因此想要有好的作品,还需要不断地寻觅和发掘。“找树根时,我往往在山里走上好几天也碰不到一个合适的,若是碰到一个,那就跟见了宝贝似的。”杨百双说,做根艺选材是第一步,那些烂树根在很多人眼里只能当烧柴,但在他眼里却是一条“巨龙”,或一只“雄鹰”,再不济还能是某件作品的底座。刨回来合适的树根后,杨百双就日夜盯着树根,他要花上好几天的时间琢磨,把树根刻成什么造型最合适。杨百双说,很多树根虽然形象,但还不够美,需要进一步加工,精雕细作。“对树根进行雕刻创作,要顺应它本身的生长气势,尽量做最小的改动,有时甚至不做改动。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根艺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类处理木头的工具,如锯、锉、凿、斧、钻、刀等,杨百双用于雕刻树根的刀具就能摆上一桌子。在杨百双家,一件仅有3厘米大小的帆船根艺作品吸引了记者。杨百双说,这是他在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雕刻的作品,作品的名字叫《回家》。“船上共有36位翘首以盼的乘客,表达一种回家的愿望。”
  
  爱上根艺创作这些年,杨百双制作了大小作品五六百件,有的送人欣赏,有的留作自己收藏。“也有出售的,但收入不足以养活一家人。”杨百双说:“两年前,有关部门在白城市文化旅游街为我提供了一个免费的铺面,我的根艺作品才有了展示的舞台。”他有一个计划,准备把自己的根艺作品从纯欣赏品变成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生活用品,不仅摆着好看,还能当日常工具用,比如茶几、书架等。“其实根雕不仅是一件艺术品,它更象征了一种生活态度,唯有对生活充满热爱,才能创造出这世间独一无二的匠心之作。”杨百双这样总结自己和根艺。(原标题:农民根雕艺术家杨百双将烂树根雕成“宝”)



( 责任编辑:孙立霞 )
白城节约网   洮南节约网   大安节约网   通榆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